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

2025年9月Google 发布 Nano Banana、即梦 AI 跟进 Seedream 4.0,阿里Qwen团队深夜6连发,震惊国内外,当然还有一批低调却爆发惊人的产品正在“后台”悄然改写局面。

我们非凡产研统计了2025年9月Web端访问量与活跃用户增长最快的 Web 端 AI 产品,覆盖文本转语音、智能体、图像生成、教育工具、社媒创作等多个赛道。它们或许没有巨头背书、也不在 VC 的热搜榜上,但凭借真实用户需求和场景抓手,在增长榜上杀出重围

比如,一个转录笔记工具 AudioNotes 访问量飙涨近 5 倍,一个社媒图自动生成器 VDraw AI 同时出现在访问和月活双榜。这些产品到底是做什么的?又各自抓住了怎样的爆发机会?

我们整理了17 个爆发式增长的产品及它们的功能,希望帮助大家看清 AI 应用演进的新趋势。

图片[1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图片[2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一、“爆款”不靠吆喝,而靠路径短、成本低、结果稳

像 AudioNotes、Nano Banana、MuleRun 这样的产品,其实都做了一件事:把AI能力变成“即用结果”

AudioNotes 不只是转录,它在“输入杂乱 → 输出有用”之间搭了一座桥。你说句话、传个YouTube链接,它就能自动生成会议纪要、摘要笔记,甚至社媒文案,还能反过来“问你的笔记”。

Nano Banana 是“自然语言 + 图片编辑”的代表,直接打通上传图 + 指令生成的流程,靠高保真、强理解力和角色一致性赢得了电商和营销用户。

MuleRun 本质是一个“AI处理集市”,用户不需要懂prompt,也不需要挑模型,只需把任务拖进去,平台自动分发到合适的Agent上处理,结果导出即可用。

这些产品的共性是:操作门槛极低(不写prompt也能用)、结果稳定(不需要反复试错)、可集成到原有工作流中。这三个特征,正是用户愿意“常驻”的核心。

二、AI内容生成:从“能做图”到“能做成图”

在图像、视频、字幕等视觉内容领域,我们看到一批AI工具正在形成稳定生态,而不是孤立模型。

TensorArt 一站式整合图像/视频/模型托管,是创作者的“AI创意工作室”。

VDraw AI 把PDF、YouTube变成结构化轮播图,30秒出一套社媒海报,逻辑比美编还清晰。

Komiko AI 布局动漫与漫画全链路,支持草图转动画、图转动漫,并结合社区与风格模板。

Vidful.aiMemeGen AIGigapixel AI 分别主攻视频生成、趣味化、超分与图像增强,场景细分但增长一致。

这些工具不是单纯展示“AI能生成内容”,而是构建了 从设定 → 成品 → 多平台发布 的闭环,让“会用AI做图”不再是技术活,而变成一个有产出的“流程”。

三、学习与工作:AI不是老师,也不是助手,而是“影子员工”

教育和办公场景中,有一批AI产品正在变得“更像人”:

Subject.com 用AI驱动整套数字课程,从内容匹配、进度分析、题目生成、作文批改全包,简直像一个虚拟教务处。

BioBrain 把市场调研流程全面自动化,甚至支持问卷转脚本、实时图表生成与PPT报告导出,成为“研究员+助理+设计师”三合一。

SubEasy.aiAccurateScribe.ai 等字幕/转写类产品,也在强化“理解上下文 → 输出结构化结果”的能力,不只是语音识别,而是内容生产前置。

这些产品的共同点是:让用户觉得“有AI帮我完成了很多活”,而不是“我用AI完成了一些操作”。这种“弱参与强产出”的使用体验,极大拉高了留存和口碑。

四、平台化与Agent工具:从拼模型到拼交付能力

最后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两款“基础设施型”产品:

Skywork:把生成文档、PPT、播客等任务封装为可复用项目,用户输入知识库与目标后,AI自动安排内容生成。

CometAPI:把500+模型封装进一个统一API,开发者可以像切换插座一样更换模型,彻底打破模型锁定。

它们都不是单一功能工具,而是承载“多模型、多任务、多产出”的平台。这种以“结果”为中心的平台逻辑,可能是Agent产品真正要走的路

五、下一阶段的AI产品竞争,将围绕三件事展开

缩短路径:从提示到成品越快,用户越愿意留下来。模板化、流程化、集成化是关键词。

增强输出稳定性:尤其是多模态产品,是否“一次出片”决定了用户是否反复使用。

延长价值链:从单一功能延伸到整个工作流,成为用户的“流程帮手”而不是“功能按钮”。

我们会发现,那些增长最快的产品,几乎都提前做对了这三件事。这不是偶然,而是未来AI应用进化的方向。


 

带你了解更多产品细节

01.Audionotes

把语音、文本、文件和视频自动整理成结构化笔记与摘要。它本质是一个“从杂乱输入到可用输出”的记笔记AI:你说话、上传录音或丢一个YouTube链接,它先转写与翻译,再生成会议纪要、讲义、邮件、社媒文案等成品,还能在笔记里继续提问追踪细节。

产品定位是面向个人与小团队的通用笔记助手,覆盖学生、职场、创作者到医疗/法律等轻专业场景,不走重协同,而强调隐私与本地工作流的融入。

亮点在于低摩擦的语音入口与多源输入(音视频、图片、文本、YouTube)、风格化输出与Custom Prompts,以及与WhatsAppNotionZapier的连接,把结果送回常用沟通与知识沉淀渠道;同时支持30+语言与“Chat with your note”,让笔记从静态记录变成可追问的上下文。定价清晰:年费Personal 69.99美元Pro 129.99美元,前者有限时长/大小,后者主打更少限制。

图片[3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02.BioBrain

一体化的市场研究运营平台,用AI与自动化把“问卷—采样—分析—呈现”连成闭环。它可将Word/Excel问卷自动转换为在线脚本,并实时生成图表与摘要。

定位面向研究机构、咨询与品牌团队的敏捷MROps场景,适合高频、多项目的量化研究与概念测试,强调降低编程与质控成本、加快洞察交付。

亮点在问卷自动化(可衔接Confirmit/Decipher/Qualtrics)、全球样本与实时数据清洗与欺诈检测,以及开放文本的情感与主题建模与可编辑PPT输出,整体交付速度明显提升。

图片[4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03.MuleRun

是一款在线AI代理工作台与市集,把图片、视频、文本等输入交给不同Agent处理,产出图像合成、短视频、写作素材、研究摘要等即用结果。

定位面向创作者、职场用户与爱好者,覆盖影像处理、内容生成、投资研究到游戏互动等多场景;工作流是在网页端选择Agent、上传素材或输入指令,快速得到成品并在“文件”“会话”中管理。

亮点在于丰富的目录与分类、即开即用的按次运行体验,以及多源输入与跨任务链(如视频去水印、头像与证件照生成、YouTube转社媒文案、浏览器自动操作);同时通过社区愿望清单持续上新,使能力迭代更快。

图片[5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04.VDraw

是一款社媒轮播生成器,把文本、话题、YouTube链接或PDF内容提炼成结构化多页海报,30秒内出成品。

定位面向内容创作者与营销团队,流程是选模板、设语言与页数,AI抽取要点生成版式,在编辑器中微调后即可跨平台发布。

亮点在1000+模板与AI文本增强,品牌色/字体/背景的深度定制,以及平台尺寸适配与一键导出PNG/PowerPoint并直发主流平台。

图片[6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05.Nano Banana

是一款用自然语言驱动的AI图片编辑器,上传照片并输入指令即可完成面部补全、背景替换、物体放置与风格迁移等,生成高保真成片。

定位面向内容创作者、营销与电商UGC场景,强调“上传素材—给出提示词—即时出图”的轻流程,并支持多图上下文与网页端快速编辑。

亮点在角色一致性与场景融合的稳定表现,一次生成效果可靠;同时提供批量处理与背景移除等工具,复杂指令理解强,适合打造统一的AI形象与产品素材。

图片[7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06.Subject

一套“数字课程+学习智能”平台,将标准对齐的影视化课程与AI结合,支持从学生表现分析、练习生成到作文批改的全过程。

定位面向学校与教师的虚拟学院、混合学习等场景,强调“AI监测进度—智能预警—按需支持”的闭环,并提供持证教师托管(Teacher of Record)与多语言本地化教学。

亮点在口型同步的全本地化课程体验、学习智能驱动的即时辅导与自动评分,以及从优质课程库自动生成教学材料与洞察,让干预更及时、教学链路更顺畅。

图片[8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07.AccurateScribe

一款音视频转文字工具,支持上传录音或视频并生成精确文本与字幕,覆盖134+语言与自动翻译、发言人识别等能力。

定位面向职场用户、学生与内容团队的通用转写场景,强调“文件上传—快速转写—编辑与导出”的轻流程,适用于采访、会议记录、课程整理与多平台发布。

亮点在高准确度与大文件/批处理支持(最长10小时、批量至50文件)、多格式导出(DOCX/PDF/TXT/SRT/VTT等)与时间戳编辑;同时提供URL抓取与屏幕/会议录制到转写,把采集与产出打通。

图片[9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08.DupDub

是一体化内容创作平台,把文字、音频、视频素材生成配音、字幕、会说话的头像与多语种版本,并提供AI写作与转写。

定位面向创作者、品牌与教育场景,工作流是在线选功能、输入素材,快速从“构思—生成—编辑—发布”打通全链路。

亮点在700+拟真人配音与丰富编辑控制、90+语言的视频本地化与自动字幕转写,以及AI头像让静态照片开口说话,内容跨平台更易传播。

图片[10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09.Aivilization

一款多代理文明沙盒,把数万AI代理置于可视化世界中协作与演化;你可创建角色或上传“数字意识”,观察人机共存的行为。

定位面向公众、研究者与教育场景,流程是在网页端设定人格与目标、持续对话与监督,并在同一界面跟踪代理的长期变化。

亮点在大规模社会仿真与可视化编辑、可调认知与行为架构,以及把参与者反馈沉淀为高质量研究数据支撑强化学习与模型蒸馏。

图片[11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10.SubEasy

一款AI字幕与转写平台,把音视频或链接内容快速生成精准文本与字幕,并支持多语言翻译与配音(Dubbing)。

定位面向内容创作者、教育与企业传播等专业制作场景,流程是上传或粘贴链接、自动生成结果,在编辑器中微调后导出适配各平台。

亮点在上下文感知的字幕翻译与配音、字幕/转写双视图与动画样式提升可读性,以及“AI伴侣”可从转写生成摘要与笔记并对文本即时问答。

图片[12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11.Tensor.Art

一站式AI创作与模型托管平台,把文本或参考图片生成高质量图像与视频,并可直接运行社区共享的AI工具与工作流。

定位面向创作者、设计师与小团队,工作流是网页进入工作区,选模型或流程,上传素材或输入提示,生成结果后在站内发布与交流。

亮点在模型托管配合在线LoRA训练、可视化工作流与提示词增强,以及图像、视频与数字头像的统一入口,社区文章与示例降低上手难度。

图片[13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12.Vidful.ai

一款在线AI视频生成器,把文本或图片快速转成动态视频,整合Kling与Luma Dream Machine以提升生成效果与稳定性。

定位面向创作者、营销与教育等轻制作场景,工作流是输入文字或上传图片,在网页端生成、预览并下载成片。

亮点在多模型融合带来的更真实运动与镜头一致性,文本/图片双入口的灵活性,以及分钟级生成速度在保持画质的同时降低制作门槛。

图片[14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13.Gigapixel AI

一体化图像创作平台,支持图片与视频的超分、生成与局部编辑,把低清素材提升为高质量成片。

定位面向创作者、营销与电商等日常制作场景,网页端完成“上传—处理—预览—导出”,满足批量与多风格需求。

亮点在AI图像与视频超分的稳定效果、文本/图到图的多模型生成,以及基于Flux Fill的精确局部编辑与一键风格迁移,兼顾人像、动漫与风景等不同题材。

图片[15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14.CometAPI

一套聚合式AI模型接入平台,把500+模型统一到一个API,兼容OpenAI格式,支持从文本、图像到多媒体生成与调用。

定位面向开发者与有多模型需求的团队,工作流是获取密钥、切换base_url并按统一接口调用,在同一仪表盘管理用量与账单。

亮点在一键切换供应商避免锁定、统一计费与高并发低延迟的性能保障,以及覆盖GPT、Claude、Gemini、Midjourney、Suno等生态的广泛模型入口。

图片[16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15.Skywork

一款多模式AI智能体平台,内置“天工超级智能体”,可调用海量工具,把文本与知识库输入生成文档、PPT、表格与播客等可用内容。

定位面向个人与小团队的通用内容生产与任务执行,流程是在网页端新建项目、接入知识库与定时任务,在同一界面生成、查看回放并复用案例。

亮点在通用/文档/PPT/表格/播客等模式化输出与可扩展的工具编排,以及项目与Skypage内容的沉淀与复用,让从提示到成品的路径更短更稳。

 

图片[17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16.KomikoAI

是一站式动漫与漫画创作平台,把角色设定、文本或参考图转成成品图像、动画与分镜漫画,覆盖从“生成到上色到风格化”的完整链路。

定位面向个人创作者与小团队的叙事与视觉制作,在线选择工具与模型,在同一工作区完成角色创建、图像/视频生成与漫画排版。

亮点在丰富的工具矩阵(线稿上色、草图简化、图转动画、视频转动漫)与多模型接入(如Kling、Wan、Gemini等),配合AI Playground的百种风格转换与社区模板,让内容成形更快更一致。

图片[18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17.MemeGen AI

一款AI趣味视频生成器,把照片或简单文本迅速变成短视频表情包,也支持选定人物与动画组合生成夸张有梗的片段。

定位面向社媒创作者与轻量用户,工作流是选择模板或直接用提示词,上传照片并可加热门配音口型同步,一键生成并在站内二次创作与分享。

亮点在海量可玩模板与效果、口型同步配合流行声音、提示词驱动的动画生成,以及社区Remix机制让素材复用更顺畅、出片更快更一致。

图片[19]-增速最快的 17 款 AI 工具居然在做同一件事|2025 年 9 月 AI 百强榜-AI Spot

 


 

01.关于我们

非凡产研 - 全球AI市场洞察权威机构

我们的影响力与认可:

非凡产研的数据与洞察已获得国内外顶尖投资机构、学术单位及媒体的广泛信赖与引用,成为其进行市场分析、投资决策与趋势研判的重要基准。我们的合作伙伴与引用方包括(但不限于):

  • 券商投行: 国金证券、中信建投、华源证券、海通证券等

  • 权威媒体: 中国证券报、钛媒体、界面新闻等

我们坚信,唯有经得起行业核心参与者验证的数据,才真正具备长期价值。

我们相信开源和开放的力量,非凡产研特此做出如下三大承诺:

  • AI百强榜永久开源且免费开放,完整方法论及原始数据支持全量复现。

  • AI百强榜数据来源严格限定于独立第三方监测平台,不接受企业自主申报数据作为评估依据。

  • AI百强榜排名体系保持绝对中立,不接受任何干预排名结果的商业合作或付费行为。

如何使用AI百强榜?

  • 如果您是投资者/分析师: 本榜单为您提供了一份经得起逆向工程验证的、纯净的数据基准,是您构建投资模型、发现水下项目、进行交叉验证的可靠基石。

  • 如果您是AI创业者/产品经理: 您不仅可以精准定位竞争对手,更可深度复现我们的方法论,用于分析自身产品的市场表现与优化迭代。

  • 如果您是研究者/学生: 完全开源的特性使本报告成为您进行学术研究、市场分析的绝佳免费素材库。我们鼓励基于此数据的创新研究。

AI百强榜所展示之图表和榜单背后的完整数据,请访问100aiapps.cn获取,所有可见数据均可复制,并开放免费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等非商业用途,如涉及商业场景使用需提前向非凡产研咨询授权。我们欢迎上榜团队在合规使用的前提下,将排名应用于商业计划书、招聘宣传等场景,为您的实力提供权威佐证。

加入AGI智库开源社区

AI百强榜不仅仅是一个榜单,更是一个致力于推动AI市场数据透明的开源社区。我们邀请开发者、数据科学家和行业分析师:

1.复现与验证: 访问我们的AGI智库,获取完整数据与方法论,验证我们的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。

2.共同建设: 参与贡献代码,帮助我们扩展数据维度(如API调用量估算、智能体监测模型等)。

3.交流洞察: 加入我们的AGI智库讨论群,与同行分享基于非凡数据得出的独到见解。

一个人的洞察力有限,一群人的智慧无穷。让我们一起定义AI市场的衡量标准。

02.研究声明
2.1 数据说明

本报告、文章、榜单或图表中涉及的AI产品收入数据,基于对AI产品官网至支付网关(如Stripe)跳转流量的实时追踪,结合时间序列分析,深入剖析历史访问量、月度活跃用户波动及价格策略变化,以此构建动态收入评估模型。模型核心参数通过付费转化漏斗监测、企业披露数据逆向校准及行业基准转化率对比的三重验证体系确定,并及时与企业财报、融资公告及权威媒体披露信息对比修正。经抽样验证,预测值与实际数据平均绝对误差率稳定在±10%以内,准确性达行业研究级标准。

本报告、文章、榜单或图表中涉及的AI产品流量数据,基于多源数据整合及非凡产研智能算法处理,监测范围严格限定于用户通过官方应用及网站的直接访问行为。具体而言,本数据仅涵盖用户通过网站及原生应用直接访问AI产品的行为,不包含以下接入方式产生的流量数据:浏览器插件/扩展程序、桌面客户端软件、微信/支付宝小程序生态、Discord等第三方平台内嵌服务、开源模型本地化部署、API接口调用及其他非直接访问场景,本数据聚焦于AI产品的核心端侧访问行为监测,旨在客观反映主流用户终端的直接使用情况。

鉴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复杂性与动态性,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,所展示的数据可能包含一定程度的误差与遗漏。因此,本数据应视为研究与分析的参考依据,旨在为用户提供深入理解AI产品市场的一扇窗口,而非直接用于制定具体投资策略或提供咨询建议的确定性依据。

数据覆盖拓展说明:

我们正积极研发并测试以下新兴领域的监测模型,预计将在未来季度报告中逐步纳入:

  • AI智能体(Agents)生态

  • AI硬件设备销售与活跃度

  • 大模型API调用规模估算

敬请期待。

2.2 概念定义
 地域维度

海外AI产品:指的是由非华人创业者或团队创立,并主要面向全球市场(包括但不限于其本国市场)推出的产品。

国内AI产品:指的是由中国籍创业者或团队创立,主要面向中国本土市场推出的产品。

出海AI产品:指的是由华人创业者或团队创立,但将主要市场目标定位于海外市场(非中国本土市场)的产品。

 功能维度

AI原生应用:指的是那些从产品设计之初就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与算法,其核心价值、业务流程或用户体验完全依赖于AI技术构建的应用。这些应用不仅利用AI来优化或增强现有功能,而是将AI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,没有AI技术,这些应用将不复存在或失去其核心价值。

AI功能应用:指的是在原有业务逻辑和应用框架的基础上,通过集成或嵌入AI技术来增强现有功能或提供全新功能的应用。这些应用原本可能已具备成熟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定位,但通过引入AI技术,能够显著提升效率、改善用户体验或创造新的价值点。

AI生态应用:指的是为AI技术研发者、应用开发者、服务提供商以及最终用户等构成的AI生态系统提供支撑、连接或促进交流的平台类应用。这些应用不仅限于技术层面,还涉及到市场、社区、资源共享等多个维度,旨在促进AI技术的普及、创新与合作。

2.3 指标说明
• WEB数据指标

访问量(Visits):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(如一个月)网站所有访问次数的总和,用于衡量网站流量的规模。页面浏览在连续活跃期内计入同一会话,而用户间隔30分钟以上重新活跃或新日开始时则视为新访问,从而全面而精准地衡量网站流量与访问者活跃度。

独立访客(Unique Visitors):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(如一个月)内访问目标网站的独立IP数。如果某人在一个月内的多天访问某个网站,他们只会被计为一名独立访客。

订阅收入(ARR):是指在一定时期内(例如一年),网站通过向用户提供的订阅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,且这个收入不包括广告收入、交易佣金以及专业服务等具有一次性特点的收入部分。

• APP数据指标

下载量(Downloads):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(如一个月)内App被用户下载的次数。通常以单个App在应用商店(如App Store、Google Play等)上的下载次数为单位。下载量是衡量App受欢迎程度和用户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,也可以反映App推广和营销活动的效果。

活跃用户(Active Users):指的是在特定时间段(如一个月)内进行过一次活动的独立用户数量。活跃用户是衡量特定时间段内用户参与度和活跃程度的指标,通常用于评估App的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。

内购收入(IAP):是指在App中,用户为了获取虚拟商品、额外服务、高级功能等而进行的购买行为所产生的收入,这里排除了广告收入、用户直接支付(如打赏等)以及第三方安卓应用商店的收入。

2.4 免费声明
本报告由非凡产研发布,本报告版权归非凡产研所有。任何中文转载或引用,需注明报告来源,国外机构如需转载引用,请提前联系授权。如需引用数据,请标注:【数据来源:非凡产研】,如直接引用图表,请标注:【数据来源:非凡产研,图表制作:非凡产研】。

本报告为非凡产研作为第三方机构的独立原创分析,报告内容不代表任何企业的立场,且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因此投资者务必注意,因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非凡产研及其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。

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,非凡产研及其关联机构可能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的股权,或为其提供或争取提供筹资或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,其员工可能担任报告中所提及公司的董事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