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关于「规划型」和「即兴型」两种作家的分类方式在乔治· R· R·马丁的访谈中也聊到过,马丁也是即兴型创作者,把其称为花园型作家:乔治· R · R·马丁谈他写作为什么不列大纲(马丁和斯蒂芬·金是典型的园丁,而 J.K. 罗琳则是建筑师。),而 J · K 罗琳是建筑师型作家:J.K. 罗琳:我认为写作冲动常常来自改造现实的愿望。当你进入这一行,如果期望永远在赞美之下,那你就是疯了。
上面超链的两篇文章能看到两种类型作家写作思路的差异,这个油管视频进一步清晰呈现了两种创作方式,是很好的自我了解的参照。以下为视频字幕全文。
原标题:I tried Stephen King most productive writing routine & here’s what you need to know!
油管地址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CNaKe1CEXw
创作者:MariWriting

史蒂芬·金(Stephen King)的高产写作流程,我亲身实践后,生活被改变了。金是当代最为高产的作家之一,他写过60多部长篇小说、200多篇短篇小说。许多作者多年才写出一本书,而他往往用三个月就能完成一部长篇。怎么做到的?他的“高产三步法”从第一步——写作——开始。
第一步:写作(先知道你是哪一类写作者)
金认为写作者大致分两类:
1)规划型(Plotter):在动笔前做好详尽设计,人物的欲望、目标、过往、隐藏信息与情节转折都提前规划清楚,清楚知道故事走向。
2)即兴型(Pantser):凭直觉写作,随着事件发生即兴推进,没有预先计划,一路摸索,故事带着作者往前走。
![图片[1]-史蒂芬·金三个月写出一本书的高产写作流程:你必须快速进入心流,重复相同的仪式会让人坠入一种“恍惚”般的专注-AI Spot](https://www.aispot.com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0/1760977951-b8d53297a66ed514aaf229d567f4a5fa.png)
![图片[2]-史蒂芬·金三个月写出一本书的高产写作流程:你必须快速进入心流,重复相同的仪式会让人坠入一种“恍惚”般的专注-AI Spot](https://www.aispot.com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0/1760977951-4065754e3cd9c6e626626a4f1a8ddf6c.png)

金本人是“即兴型”。他常以一个“情境”开写,例如:“两个孩子在树林里迷路,看到地上有东西冒出来。”他便从这里开始,让故事自己发展。他说,写作时你必须跟着书走——一开始可能想写成“德古拉”的反面版本:好人最后失败,所有人都变成吸血鬼。可是真正写下去,书把他带往了一个他也不想去的黑暗之地,结果完全不同。
因为没有繁琐的前期准备,他能快速推进,大约三个月完成一部长篇。关键是:先从一个什么都行的“起点”开始,然后就写,不必一开始就知道终点。金不喜欢“情节纲要”的另一个理由是:我们的真实人生大多没有严密情节;同时,他认为“严格的情节设计”与“真实的创造性自发性”并不相容。当然,这种写法也会让人不安:你不知道故事要去哪里,人物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事,你得在修订时收拾角色与情节的一致性。但这不是他高产的唯一原因。
![图片[3]-史蒂芬·金三个月写出一本书的高产写作流程:你必须快速进入心流,重复相同的仪式会让人坠入一种“恍惚”般的专注-AI Spot](https://www.aispot.com.cn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10/1760977953-4dd9293ed361ad8c58b288a6622f8c8a.png)
进入恍惚:用惯例把自己“送进”写作状态
要高产,你必须学会迅速进入“心流”。金把写作视为一种自我催眠:重复相同的仪式会让人坠入一种“恍惚”般的专注。他的做法是:每天开始前,先把前一天写的最后两页读一遍。他形容这像飞机在跑道上滑行起飞——前一天会特意留下一点没改的内容,第二天从那里接上,顺势“抬头”。
他的日常很固定:大约8:00–8:30坐下,吃一粒维生素,放音乐,坐同一张椅子,纸张摆在固定位置。纯粹的例行与习惯让他更快进入状态。他每天都写,不管是生日还是周末。日目标是大约六页(约2000词)。三个月就是18万字——对一本“能让读者沉浸”的书而言,这个长度恰到好处。除非有紧急情况,否则他每天都会把这六页完成。如果不天天写,人物在他脑中就会“变旧”,像纸上角色而非真人人物;对情节、节奏与新鲜兴奋感的把握都会滑落。因此,当一个点子新鲜而让人兴奋时,尽快把第一稿写完。沉浸、排除干扰,是让文字自然涌出的关键。
金并不是整天只写新内容。他还会在当天对刚写的页面做轻度修订,把满意的部分打印出来,然后关机。稳定的惯例让他更容易回到当时的“头脑空间”。不要等灵感或动力,它们可能永远不来。金通常中午左右收笔,然后用阅读或电影奖励自己。
第二步:谋杀你的至爱(Kill Your Darlings)
第二稿大体等于“第一稿减去10%”。所谓“杀死你的至爱”,并不是杀掉你最爱的角色,而是删去那些你自己喜欢、却对人物或故事贡献不大的段落与句子。为了看清什么是多余的,你需要暂时“离开”作品。金的建议是:写完后至少放六周,让作品“腌”一会儿。如果刚写完就回头看,要么会一味挑剔“这太糟了”,要么更糟:觉得“我太厉害了,这要拿普利策!”
在第二稿里,金会确保句子尽量用主动语态。例如:被动语态是“那名男子被警察逮捕”,主动语态是“警察逮捕了那名男子”。主动语态让主语在行动,带来紧迫感,让读者更贴近角色的体验。他也会尽量去掉副词,用更强有力的动词替换。与其写“他用力关上门”,不如写“他甩上了门”。描述方面,金认为:描述应当从作者的想象开始,但应当在读者的脑海里完成。因此描述要克制,给读者留白。
修订时他还会核查人物动机、成长与行为是否自洽。他会自问:“这是否连贯?若连贯,怎样把‘连贯’变成一首歌?有哪些反复出现的元素?它们是否交织成主题?”通过这一系列检视,他确保那部“无提纲开写”的小说在结尾真正说得通。一般来说,他会反复修订大约十来次,直到手稿交到出版社。
第三步:打造高效写作环境
为了最高效,金为写作尽量消除摩擦。写作室不许带手机,不开电视,断网。桌上非写作相关的东西只有一杯水与一杯茶。像卧室一样,你的写作室应当私密,是一个“去做梦”的地方。还有个小诀窍:桌面上放着手稿的“最后一页”,开写前先读它,迅速把自己“带回那个世界”。
音乐被允许存在于他的工作区。金偏爱金属乐(Metal),他说这类“声墙”有助于专注、聚焦与效率。他的方式是:初稿多在安静中写,重写时放音乐。如果你不爱金属乐,也可以选择节奏更快、能量更高的音乐,但有一个条件:循环播放同一首或同一张专辑,不要频繁换歌,以免分心。
金对写长篇的最佳比喻来自托马斯·威廉斯:写小说像在黑暗的空地上生起一堆小篝火,人物们一个个从黑暗中走来,每人抱来一小捆木柴添进火里;若你足够幸运,在火熄灭之前,篝火越烧越旺,所有人物围着火取暖。对金来说,写作一直如此。
试着落实这些方法,亲自看看你的“产能”能提升多少。
深度内容推荐:
写作显化:讲故事的最佳方式是把它铸成现实(2.3万字深度内容)
BillionWrites 顶级创作者社群:
<
暂无评论内容